艾灸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,借助温热效应和药物成分的双重作用调节气血运行、温通经络、扶正祛邪。
艾灸时艾绒燃烧产生的近红外辐射可穿透皮肤深层,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加速血液循环,增强细胞代谢活性。艾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如桉叶素、樟脑等随热量渗透至皮下,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传感,调节相应脏腑功能。持续温热刺激能降低疼痛阈值,缓解肌肉痉挛,同时激活人体免疫应答,促进炎症因子清除。传统医学认为艾灸的补泻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穴位实现,如关元穴可温补元气,足三里能健脾和胃。
现代研究显示艾灸的热效应可影响神经-内分泌-免疫网络,调节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功能,促使内源性阿片肽释放。艾烟中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特性,能清除自由基,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。不同灸法产生差异化效果,直接灸形成轻微灼伤以持续刺激穴位,隔姜灸利用生姜辛温特性增强散寒功效,悬灸则通过温和热辐射实现无创调理。
艾灸操作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由专业医师根据体质辨证选穴。阴虚火旺或皮肤感染者不宜施灸,孕妇腰骶部及腹部禁用。施灸后注意保暖避风,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。若出现水泡需消毒处理,较大烫伤应及时就医。日常可配合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调理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