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颌窦囊肿可能引发鼻塞、面部胀痛、嗅觉减退等症状,严重时可导致视力障碍或颅内感染。上颌窦囊肿的危害主要有压迫周围组织、继发感染、骨质破坏、邻近器官功能障碍、复发风险等。
囊肿增大会压迫上颌窦壁及邻近结构,导致面部持续性胀痛或头痛,可能伴随眼球突出或复视。若压迫鼻泪管可引发泪液引流不畅,出现溢泪症状。长期压迫可能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需通过鼻内镜手术切除囊肿解除压迫。
囊肿内积液易成为细菌培养基,继发急性上颌窦炎时会出现脓性鼻涕、发热等症状。感染扩散可能引起眶周蜂窝织炎,表现为眼睑红肿热痛。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、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,严重者需穿刺引流。
大型囊肿长期存在会侵蚀上颌窦骨壁,通过CT检查可见骨质变薄或缺损。骨质破坏可能累及牙槽突导致牙齿松动,或穿透眶下壁影响眼球运动。此时需采用囊肿切除术联合骨缺损修复,避免引发病理性骨折。
囊肿向眶内发展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,侵入翼腭窝会引起张口困难。若突破颅底骨质可能引发脑脊液鼻漏或脑膜炎。这类情况需紧急手术处理,术后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,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颅内感染。
术后残留囊壁或引流不畅可能导致囊肿复发,表现为症状再次出现。复发与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护理有关,鼻内镜术后需定期冲洗上颌窦,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黏膜水肿。复杂病例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。
建议出现持续性鼻塞或面部压迫感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,通过鼻窦CT明确诊断。日常避免用力擤鼻以防囊肿破裂,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。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潜水或高空飞行,防止气压变化影响窦腔愈合,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