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
室外人员遭遇地震时应立即采取远离建筑物、避开危险物、寻找开阔地、保护头部、保持通讯畅通等应急行动。地震发生时室外环境风险复杂,需快速判断并执行关键防护措施。
1、远离建筑物
迅速远离高楼、围墙、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构筑物,至少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。砖混结构建筑外墙易发生剥落,玻璃幕墙可能整体坠落,需特别注意商业街区与老旧小区周边。若处于狭窄街道,应沿建筑对角线方向移动至十字路口开阔处。
2、避开危险物
及时躲避电线杆、变压器、路灯等带电设施,防止触电风险。注意观察地面是否有燃气管道破裂或地下管线井盖移位,避免踏入凹陷区域。山区需警惕滚石、滑坡等次生灾害,立即撤离陡坡下方区域。
3、寻找开阔地
优先选择公园、广场、体育场等无遮挡的平坦区域避险。若在停车场,应远离车辆密集区以防车辆移位碰撞。野外环境可趴卧于低洼处,用背包护住头颈部,避开树木与高压线走廊。
4、保护头部
用随身物品如双肩包、厚书本等遮挡头颈部,采用跪趴姿势降低重心。若无防护物可用双臂交叉护住头部,避免被飞溅碎屑击中。穿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应保持头部防护状态。
5、保持通讯畅通
使用手机快速发送定位信息给亲友,但避免长时间通话消耗电量。关闭非必要APP节省电力,开启地震预警功能接收官方信息。携带应急哨笛者可通过规律哨音发出求救信号。
日常应熟悉工作与生活区域的应急疏散路线,随身携带包含饮用水、止血带、高频哨笛的迷您应急包。参与单位组织的防震演练,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。注意查看政府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风险图,避开断层带周边活动。地震后警惕余震风险,未经安全确认不返回受损建筑。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×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相关文章
1.08万次阅读
1.47万次阅读
1.8万次阅读
1.95万次阅读
1.89万次阅读
1.82万次阅读
1.69万次阅读
1.91万次阅读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