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,典型症状包括乏力、食欲减退、黄疸等。甲肝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恶心呕吐、尿色加深、肝区疼痛、皮肤巩膜黄染。

发病初期表现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,约80%患者出现38℃以上发热,伴有明显乏力感与全身肌肉酸痛。半数患者伴随食欲骤减、闻到油腻气味诱发恶心,部分儿童病例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病程3-7天后进入黄疸前期,特征性表现为尿色呈浓茶样改变,实验室检查可见尿胆红素阳性。此阶段肝功能指标显著异常,谷丙转氨酶可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,患者常主诉右上腹隐痛或胀闷感。

典型黄疸在发病1-2周内达到高峰,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明显黄染,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样。黄疸程度与肝细胞损伤正相关,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,此时肝脏多呈轻度肿大伴压痛。
黄疸消退后进入恢复期,乏力症状逐渐改善,食欲恢复正常约需2-4周。肝功能指标缓慢下降,但肝区不适可能持续存在,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回声增粗等恢复期特征性改变。
老年患者及慢性基础飞龙体育患者可能出现重型肝炎,表现为极度乏力、意识模糊、出血倾向等。孕妇感染后早产风险增加3倍,部分病例会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炎伴顽固性皮肤瘙痒。

甲肝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至黄疸消退,饮食选择高碳水化合物、适量优质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如米粥、藕粉、蒸蛋羹等。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低脂鱼类、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,避免摄入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。每日保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促进代谢,恢复后6个月内禁止饮酒。接触者应接种甲肝疫苗,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,粪便用漂白粉处理后再排放。
打过甲肝疫苗后一般1-3天可能出现发热反应,通常为低热且持续1-2天可自行缓解。发热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常见反应...
宝宝接种甲肝疫苗后第三天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补充水分、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。 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属于常见免疫反应,...
甲肝疫苗的接种时间通常为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一剂。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,接种程序通常分为两...
甲肝和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、注意饮食卫生、避免高危行为等方式预防。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预防需注重饮食卫生。...
甲肝抗体化验单主要通过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来判断感染状态。 甲肝抗体IgM阳性通常提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...
甲肝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包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、接触感染者排泄物等。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粪便排出体...
甲肝抗体阴性一般是正常的,表明未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或未接种过甲肝疫苗。 甲肝抗体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两种。I...
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。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。甲肝疫苗...
打甲肝疫苗前需确认无发热或急性感染,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反应。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,接种前...
甲肝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。 接种甲肝疫苗后,局部反应常见于注射部位,可能出现红肿、疼痛或硬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