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岁小孩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退烧等方式缓解,通常由感染、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。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,若持续高热或伴随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。
使用温水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,水温控制在32-34摄氏度,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。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,保持室内通风。若体温未超过38.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良好,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。
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,如布洛芬混悬滴剂、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。家长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给药,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烧药。服药后30-60分钟复测体温,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呕吐等不良反应。
发烧可能导致水分流失加快,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温水、口服补液盐溶液或母乳。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,若6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,提示可能存在脱水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。
若伴随咳嗽、腹泻等症状,可能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、轮状病毒感染等有关。家长需做好手部卫生,患儿餐具单独消毒。细菌性感染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。
出现高热惊厥时让患儿侧卧,清理口腔分泌物,记录发作时间并及时送医。持续发烧超过72小时或体温反复超过40摄氏度,需排查川崎病、泌尿道感染等飞龙体育。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。
保持室温24-26摄氏度,避免过度包裹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条等,暂停添加新辅食。退烧后仍可能反复,家长需持续监测3天。若发热伴随喷射性呕吐、囟门隆起或皮肤瘀斑,须急诊排除脑膜炎等重症。未明确病因前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或中成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