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先做哪个比较好

|健康
分享到

微信“扫一扫”

分享到朋友圈  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顺序选择取决于训练目标,建议先进行无氧运动再做有氧运动。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能量代谢特点、疲劳管理、激素分泌规律、运动损伤风险以及目标导向性。

1、能量代谢特点:

无氧运动依赖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供能,需要肌糖原储备充足时进行。若先进行有氧运动消耗大量肌糖原,会导致无氧运动时的爆发力下降20%-30%。力量训练后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可提升至静息状态的3倍,此时进行有氧运动能更有效促进脂肪分解。

2、疲劳管理:

无氧运动对神经肌肉系统的要求更高,技术动作需要中枢神经系统保持最佳兴奋状态。实验数据显示,先进行高强度训练后,受试者在后续有氧运动中的主观疲劳度评分降低15%。正确的顺序安排可使整体训练效果提升12%-18%。

3、激素分泌规律:

抗阻训练能显著提升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,这些激素的促合成作用可持续至训练后90分钟。在激素分泌高峰期进行有氧运动,能使脂肪氧化效率提高22%。皮质醇的昼夜节律也提示下午4-6点进行无氧运动更符合生理规律。

4、运动损伤风险:

有氧运动后肌肉微结构会出现暂时性松弛,此时进行大重量训练会增加关节负荷。研究显示调换顺序后膝关节损伤发生率降低27%。正确的顺序安排能使核心稳定性提高19%,显著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

5、目标导向性:

增肌人群应将80%训练时间优先分配给力量训练,减脂人群可适当增加有氧时长但仍需保持顺序。竞技运动员需根据专项特点调整,例如短跑选手应完全避免训练前有氧。特殊人群如孕妇、心血管飞龙体育患者需遵医嘱调整。

建议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训练方案,普通健身者可采用10分钟动态热身→45分钟力量训练→20分钟有氧运动的模式。训练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为3:1的恢复餐,运动后2小时内完成营养补充能使恢复效率提升40%。每周安排1-2次纯有氧日,采用间歇训练法保持心肺功能。注意监测晨脉变化,若连续3天基础心率上升10%以上需调整训练量。长期训练者每8-12周应更换训练顺序以突破平台期。

免责声明: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飞龙足球竞猜转载,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,其作者观点、飞龙足球竞猜描述及原创度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涉及用药、飞龙app游戏等问题需谨遵医嘱!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飞龙足球竞猜。如有作品飞龙足球竞猜、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,请发邮件至suggest@fh21.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
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